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让文物“开口”讲述云南融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程
应用介绍
石寨山大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由石寨山古墓群和河泊所遗址共同组成,遗址分布总面积约800多万平方米,核心范围约100万平方米。石寨山大遗址是环滇池区域最具代表性的滇文化遗址,是实证云南融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的重要史实遗存。2021年,石寨山古墓群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列入国家文物局“十四五”时期大遗址。2022年,河泊所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上榜央视2022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六大项目,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名单。
晋宁河泊所遗址出土文物 杨质高摄
石寨山大遗址文物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石寨山古墓群是滇王及家族臣仆的墓地,从 1955年至1996年先后经过5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5000 余件(套)。河泊所遗址是汉代益州郡郡治,考古发现汉代重要遗迹500多个,出土文化遗物2000余件。其中,河泊所遗址大量有字简牍和封泥的出土,是中国南方继湖南“里耶秦简”发现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发现,展示了滇文化与中原文化紧密联系的重要发展历程。目前,出土简牍已经释读的文字包括“滇池以亭行”、“罪当死”、“建伶长”、“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等,是反映汉代益州郡行政往来和司法制度的重要物证。出土“益州太守章”、“滇国相印”、“建伶令印”等益州郡和所辖属县的官员的封泥,其包含益州郡所辖24县中的20个属县。河泊所遗址发现的简牍、封泥,与石寨山古墓群的“滇王之印”相互印证,实证了从西汉中期武帝设置益州郡开始,早在两千多年前云南就已经开启了跨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新篇章。
河泊所村螺蛳壳房子
河泊村(国家级文物—河泊所贝丘遗址)
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坚持协调文物保护利用与环滇池生态保护、文旅融合发展和城乡发展关系,在保护的基础上将文化文物、村庄村民、外来游客融合起来,营造古今交融、物人互动、主客共享的生活空间,让石寨山大遗址及其出土文物“活起来”,“开口”讲述云南融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程,赋能云南昆明环滇池农文旅融合发展。
©软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本站所有软件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使用,请支持正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 澜湄视听 » 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让文物“开口”讲述云南融入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