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文明建设这方面 云南,有天赋也很努力

应用介绍

雨林深处

有一种奇特而珍稀的大鸟

头上有一个铜盔状的突起

形似犀牛的角

故而得名犀鸟


双角犀鸟  朱边勇 摄


犀鸟

是热带雨林的标志性物种之一

对栖息地环境质量要求很高

中国迄今记录有5种犀鸟

分别是双角犀鸟、冠斑犀鸟、

花冠皱盔犀鸟、棕颈犀鸟和白喉犀鸟


位于云南省

德宏州盈江县的“中国犀鸟谷”

是全国唯一一个可以观测到

全部5种犀鸟的地方


花冠皱盔犀鸟  力生 摄


像犀鸟这样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在云南,有200多种。


得天独厚的鸟类资源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海拔高差巨大、地形地貌复杂,云南拥有从热带到寒带的多种气候类型,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也是许多物种的起源和分化中心,以仅占全国4.1%的国土面积,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之外的所有生态系统类型,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之称。


复杂而丰富的生境类型,使得各种各样的鸟类在云南均可找到适应的栖息环境,鸟类物种多样性正是云南生物多样的显著标志之一。


资料显示,云南的鸟类物种数已达945种,占世界种数的15.2%。如果和其他国家相比,云南一个省记录的鸟类物种数就可媲美全球鸟类最丰富的前20名的国家。



5月2日

第五届盈江国际观鸟节成功举办

经过24小时激烈角逐

16支参赛队伍在盈江

观察到有效鸟种

19目69科304种


刷新了

中国24小时观察到

鸟种数量最多的纪录

观察到的鸟种有90%以上

为本地区的留鸟或少数夏候鸟


冠斑犀鸟  薄发 摄


像盈江这样响誉国际的观鸟地,在云南,越来越多。


“靠山吃山”换了种“吃法”


盈江在观鸟圈走红

不计其数的观鸟者纷至沓来

当地政府在引导村民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

鼓励他们利用丰富的鸟类资源

发展观鸟经济


为观鸟者提供

向导和吃住行服务

平均一个“观鸟点”能为村民带来

2至4万元的年收入


从打鸟到护鸟

从砍树人变护林人

村民们意识到

“护鸟”就是护住“金饭碗”


双角犀鸟  图源/德宏融媒


盈江模式,只是云南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个缩影。


绿孔雀  颜谦 摄


绿孔雀

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原生孔雀

数量濒临灭绝


楚雄双柏县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

是全国最大的野生绿孔雀

种群栖息地


为保护绿孔雀

双柏县建立了绿孔雀自然保护区

加强对绿孔雀的巡护监测

严厉打击危害绿孔雀的

违法行为


根据绿孔雀习性

在保护区内建设水源点、投食地

解决干枯季节绿孔雀的

饮水、觅食问题


双柏县境内的绿孔雀种群

终于得到有效保护

数量有了明显增长

2003年约56只

增加到目前的44群267只

约占全国一半


黑颈鹤  昆明老沈 摄


黑颈鹤

是中国特有鸟种

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

终生生活在高原上的鹤

在青藏高原繁殖

到云贵高原越冬


昭通大山包黑颈鹤保护区成立之前

到此地越冬的黑颈鹤数量稀少


保护区建立后

政府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退耕还湿还草上万亩

建设了近4000亩黑颈鹤食物源基地

为黑颈鹤野外觅食提供充足的食物保障

越来越多的黑颈鹤来到这里

最多的时候有2200多只


大山包成为

中国黑颈鹤种群数量最多、

分布密度最大的越冬栖息地和

迁徙中转站


黑颈鹤  昆明老沈 摄



云南鸟类种数增加的背后,是云南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果。


目前,云南已全面禁止一切非法捕猎活动,划定了360多处自然保护地,划定候鸟迁徙通道,安排专人巡护值守,严厉打击破坏鸟类资源违法犯罪活动,明确禁止擅入自然保护地观鸟和拍鸟,在候鸟迁徙停歇地、越冬地随意进行投食等行为,这是保护野生鸟类及其栖息地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同时,云南大力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全省上下形成了高位推动、全面推进、齐抓共管、合力保护的湿地保护修复崭新格局。





大山包湿地  图源/昭通林草


8月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这个首创性、标志性的纪念日,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体现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决心。


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正是“两山”理论的鲜活体现。


点赞(0)

立即下载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