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4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城市生物多样性国际联合研发中心、云南广播电视台“多样星球”数智融媒与云南省动物学会的记录显示在昆明翠湖栖息过的鸟类物种已突破100种大关!计划于2025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期间《我们活在翠湖 城市百鸟科普展》,届时将有百鸟科普牌亮相翠湖公园活动当日老挝苏发努发大学的学者将一起作为国际友人来到翠湖公园现场,见证世界地球日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
本次展览以翠湖纪录到的100种鸟作为展示内容结合科普语言和精美的图片,为公众展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翠湖,这座城市公园,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野生百鸟园。曾经,翠湖是云南第一大高原湖泊滇池遗落在城中的港湾,旧称“菜海子”,宛如滇池母亲馈赠给昆明的小女儿。正所谓“一池翠湖水,半部昆明史”,自明代起,翠湖公园就成为昆明市文脉演变的核心区域,也是昆明市城市中心“小三山一水”建设格局的发源地。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昆明逐步构建起“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的“大三山一水”历史景观格局,形成了依山傍水、风光旖旎的独特风貌。 昆明翠湖面积仅约15公顷,却在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据关键地位。自2020年起,一系列科技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在这里展开:水体清淤、栖息地修复、清理外来入侵物种等,让这一湾城市水生态系统逐步具备自我调节与修复的“造血功能”。如今,翠湖已演变为昆明城中重要的生态湿地,从鸟类的过路食堂,摇身一变成为鸟类繁衍生息的城市家园,堪称昆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心脏”。
为了彻底摸清翠湖公园生态改善后的鸟类“家底”,各方力量纷纷行动起来。云南广播电视台“多样星球”数智融媒工作室一直围绕翠湖的生物多样性开展融媒科普内容创制。国内外专业鸟类研究者凭借深厚的知识与丰富的经验,不辞辛劳地奔波于翠湖的各个角落;被戏称为“老法师”的摄影师团队,手持专业设备,用镜头捕捉鸟类的灵动瞬间,为翠湖鸟类留下一张张珍贵的影像资料;观鸟爱好者们也满怀热忱,积极投身其中,为鸟类记录贡献力量。甚至,对自然充满好奇的青少年儿童们,在学校、家长的组织引导下,参与到自然观察研学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观察与记录,展现出对自然探索的浓厚兴趣。与此同时,科技也为这项工作注入强大动力。中国科学院团队研制的AI算法,在公园内安装的360度监测摄像头的助力下,开启了高效自动识别鸟类物种信息的进程。通过“人工+智能”的模式,翠湖公园的野生鸟类记录从最初的二十余种成功突破至如今的百种大关。
本次展览,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我们的“云梦涟合伙人计划”。让我们以在云南开展的生物多样性探索作为一个爱护自然的小涟漪,不断向外扩散,汇聚更多力量,共同为生物营造更美好的家园。让这份对自然的热爱与守护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开来,携手共同谱写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动人篇章。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